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考试三大忠告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5-06 09:2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重视思维的力量

面试是教师考试特别是招聘考试阶段的关键环节,它能决定的东西太多,对于考生的意义溢于言表。面试中,尤其是答辩过程中,你不得不重视的就是思维的运用,它们会成为你面试成功的助推器。

那么,面试中常用的思维模式和类型有哪些呢?

1.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辩证思维是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教师面试过程不能缺少的一种思维。特别是在“教育现象谈看法”类的面试题中运用更是广泛。而这类试题近这几年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明显积极或消极倾向,变成了中立类居多,这就要求考生自己不仅仅要分清题中教育现象的正面与负面,还要考虑到它带来的关联性影响,需要全面分析,辩证思考。比如问你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教育公平。你在进行辨证思维时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

思路:教育公平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从不同方面,教育事业的进步,肯定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指出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教育公平做深入的思考。以上是一个辨证思维的完整过程,要有意的加以训练。

此外,在个人背景意愿类(优缺点)、名言警句类及计划组织与人际关系类(多种情况的假设处理)试题中,都少不了辩证思维的影子,在此不一一举例了。

辨证思维要求思路要开阔,切忌思维化、僵化,以防止片面、静止、孤立地看待问题。要学会辩证分析,由什么而追问为什么,追本溯源,从现象、局部、外在、肤浅、感性,到本质、寓意、整体、深入、深刻、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辨证思维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运用事物的对立面(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二是把握对立的统一性。

(1)运用对立面

①有意设置对立面。

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我们就要主动去设置,或者说去创造。比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老师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你如何评价老师的评语。显然老师的评语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甚至会泯灭孩子的想象力。你在做出否定评价的同时应该去表述正确的做法。即创造对立面,说明你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这就巧妙的回答了考官的问题。

②有意强化对立面。

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突出优势。比如在被问到这一常见问题“即将要走上讲台的你,自我感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优势和的不足分别是什么”,你的辩证思维应该这样起作用:举自己现实行动(包括实践)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自己的强烈意愿,笔锋一转,和老教师比较自己经验不足,再强调自己会在劣势上做出努力,这就是一个圆满的回答。

(2)把握对立统一

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并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比如考生会遇到这样的考题:分析“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和我们这节课学完了两种说法”,表面上看,这两句都是平常不过的结束语,一个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一个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看似对立的统一点就在于对待教学的理念和态度:教学相辅相成,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的概念,所以提倡后一种说法,它更符合新的教学实践的要求。

2.联系思维

联系思维本应属于辩证思维的一种,鉴于它在面试中的重要性,就把它单独列出来了,希望能借此引起考生的重视。联系思维在面试的运用主要是,依据情况对于过去、现实、未来的联系;对教育实践的联系;对自己生活与工作的联系。如能运用好,考生的思维将扩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教育现象谈看法一类题中,考生可将相应或相关的社会热点引入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教师体罚学生,结果导致学生自杀,你怎么看”这类题目,你可以选取在社会上引起消极影响的典型的教育事件加以说明,客观指出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确实存在教育法律制度方面、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同时举出教师关爱学生帮助其成长的例子,从另一个积极方面切入,后给出合理化建议,整个回答就会显得饱满。

3.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的表现形式是多向、侧向和反向思考。

正确把握发散思维需注意:一是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即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排除干扰;二是要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即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三是要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即具有超常的独特见解,不人云亦云。

那么,究竟该如何能够培养发散性思维呢?具体的方法有:

(1)发挥人充分的想象力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

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女J1,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成鱼、晒鱼干吃。”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女儿点点头:“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

这个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在面试过程中,回答问题更要尽可能周全、具体。从各个方面思考一个问题,这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特别有效果。

如果有这样一道题:你的班上有一位同学经常迟到,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答题时除了否定迟到的做法外,班主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你就要进行思维发散,是客观原因怎么办?对,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如果是主观态度问题,办法就更多了,比如,买小闹钟送他,把钥匙交付他保管,让全班同学等他到了再开课等等。总之这个方法越多越有效越好,就看你的思维发散能力了。

(2)淡化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思维

标准答案从某种程度上给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束缚,把考生的思维限定在框框里。对待标准答案实在没必要顶礼膜拜,而应该尽量去淡化它,毕竟只是一个参考。当你能够合理的提出观点并自圆其说时,你的答案就是能够被接受和认可的,不必担心它的正确性,往往这样的答案还能够别出心裁,令考官耳目一新。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需要你用多向思维、横向跳跃的方法。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

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当思考某个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可以采用横向跳跃的方法,即不从正面直接人手,而是另辟蹊径,从侧面寻找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来看一道典型的例题: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社会上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责任、爱心与求知者的化身”,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谈谈看法。这道题可以直接切人到一名的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心、素养、科学知识等维度,忽略不谈范跑跑事件本身带给社会的消极影响。

(3)打破常规的做法。削弱思维的定势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思维定势能使考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但在考查开拓创新能力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

(4)对问题或事件进行大胆的质疑

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你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质疑是一种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是考生学会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5)学会反向思维的方法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其次,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不迷信权威。前提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电子课本汇总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知多少教师招聘中小学体育笔试试题12023年5.7事业单位联考(言语理解)送分题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判断推理命题趋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数资)送分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