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考试三大忠告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5-06 09:2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以不变应万变

刚刚结束的《中国味道》业余厨艺比拼决赛胜出的杨伟达可谓是一匹黑马,一路杀出重围,他凭的是什么?就是善于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战术赢得了评委对他的极高评价。

以不变应万变出自禅宗公案。是佛教禅宗的经典思想。且听下边的小故事: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哪知道士心里容不下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不是今天呼风唤雨,就是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和尚都吓走了。但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谓雷打不动。

到了后,道士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没有办法,只好将道观放弃。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道树禅师回答:“我只凭一个‘无’字能胜过他们。”

“无,怎能战胜他们呢?”那人追问道。

道树禅师回答:“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不变’当然胜过‘有变’了。”

禅思禅悟:道树禅师所指的“无”体现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彻悟,也是一种“无论境遇如何变迁,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凭借此,道树禅师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而道士的“有”则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和浮躁的追求,自然是无法抵御道树禅师的“无”了。

以不变应万变就是用既定的原则,可以应付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复习考试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那么,考试中,变化的是考试的题目形态、难易度和考查方式等等。不变的则是你对于复习的理解与把握,换句话说就是你自己心中的定数。

如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1.按照考试大纲的考点把握教材。

对于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是学习之本,备考者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复习,全面地掌握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纲中的全部知识点都得背下来。

首先,要有区别地进行记忆。可以按考试题型来记忆。比如大纲中的“特点”与“原则”多为填空、选择题,“领会”属于简答题;“应用”属于写作或案例分析题。再比如,福建教招教育综合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名词解释不属于教育综合的考试题型。因此,在复习时,不必要背诵概念,而只需要记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即可。

其次,要有重点地进行记忆。考试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应首先背诵重要的知识点。比如,福建教育综合的教育学模块,教师、教学和德育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应首先掌握。

2.全面、系统梳理知识点。

一本教材的内容是全面、丰富的,而复习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掌握知识点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考生希望老师“划重点”,实际上“划重点”有一定的冒险性,只有全面复习才能把握考试内容。不过在临考前,由于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应对教材中相对重要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特别是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而言,它不是统一考试,各地区在考试范围的规定上都是模糊的,出题灵活多变,具体考试内容均不指明教材和参考书,考生备考难度较大。这时候更要全面梳理知识点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全面把握知识点的方法就是整理笔记,按照课本以章节为单位整理成框架图的形式,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在答题过程中会指引你的答题方向。

考试中的所谓“偏题”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客观原因,为了防止与前次考题重复而生偏颇;其二是主观原因,即考生认为老师强调的是“重点”,其余的可能不重要,自己没注重的问题出现了,便认为是“偏题”。如果不去“猜题”,不去“押题”,便不会感到“偏题”。事实是,没有人能真正押中题目,而重要的知识点你一样可能有所判断和估计。当你积累的知识点在清晰的前提下到达一定的量,你自然会上升到一个高度,也就无需去迷信所谓的押密卷了。

3.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

你要很好地去研究和利用真题,从中总结出各种题型的答题规律和得分要领(比如你看到考题,应能立刻看出考点并想出答案的关键词;看到主观题的赋分,就可以知道答几个要点,论述的详略程度如何;通过多练,你就知道大题如何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做选择题的直觉也会越来强烈和准确),相信你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答题模式或套路,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动脑子去答题并借助内在习惯的推动,你就可以更好的调动知识库,在考试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4.融会贯通地领悟知识。

知识要活学活用才能融会贯通。复习不是光凭勤奋就可以搞定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花很少的时间轻轻松松的考过,而有的人使了吃奶的劲也只能对着别人的证书望洋兴叹。究其根本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没有达到灵性境界,即一点就透的程度。而要想达到这个程度要学会领悟。尽可能对重要的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和体悟,将书从厚读薄再读厚就是很高的功力了。尤其是对于理解、记忆型的考试,多想些适合自己的记忆窍门对于快速掌握知识、让知识为己所用效果甚好。比如特殊的符号、数字、英文,甚至歌谣都可以用,只要有助于领悟、串联知识。

只有头脑中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谈得上灵活掌握、运用自如。当你储备的知识都变得灵动起来了,就可以游刃有余、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了,甚至对考试、职业的理解和对关联考题的见解都会变得与众不同。这个时候,你就真的有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了,因为你站得高了,看的也深入了。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电子课本汇总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知多少教师招聘中小学体育笔试试题12023年5.7事业单位联考(言语理解)送分题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判断推理命题趋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数资)送分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