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3-05-08 14:59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前习俗水平(0-9岁)
道德判断标准: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儿童回答:海因茨不能去偷药,因为如果被人抓住的话会坐牢的。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儿童回答: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好吗。
2.习俗水平(9-16岁)
道德判断标准:遵从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观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儿童回答: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做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结果妻子死了,别人都会骂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儿童回答: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道德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束缚,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本着自己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
儿童回答: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的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对个人财产的所有权。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儿童回答: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
例题: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答案】B。解析:题干中"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即可判断为惩罚服从定向阶段,因此选B。
例题:可以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是(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定向阶段,因此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备考:奥苏贝尔理论框架
下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教育制度概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